黄仁勋亲述创业故事两次都差点倒闭3nm芯片量产何时

在AI的浪潮中,英伟达成为了焦点,而不是AI本身。资本市场从华尔街到全球股民,都对英伟达保持着高度关注。这对于芯片行业来说,英伟达无疑是业界的标杆,无论是老对手还是新兴公司,都无法忽视其存在。在算力竞赛中,一颗A100芯片就像黄金一样令人垂涎。

2024年11月,英伟达市值突破3.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排行榜的新领跑者,这一成就结束了苹果长达12年的全球市值第一纪录。标准普尔道琼斯指数发布公告,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的芯片业成分股由英特尔更换为英伟达。

成立30年以来,如何让一个初创企业变身为价值万亿美元的商业帝国?这个问题背后,是关于创新、决策和坚持不懈精神的故事。

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除了IBM之外,几乎没有哪家公司能够独立进行芯片设计。柯蒂斯·普里姆和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在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工作时,被派往LSI Logic协助设计半定制化芯片。他们遇到了黄仁勋,并开始了一段合作关系,这个关系将持续数十年并塑造了三个人的职业生涯。

90年代,当大多数公司仍专注于CPU开发时,他们被要求开发更具有挑战性的产品——图形处理器GPU。在这条前人未走过的道路上,他们结合彼此优势,最终完成了这项工作,也巩固了彼此之间更深厚的信任关系。

黄仁勋曾说:“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他们是我所认识的最优秀工程师之一,我享受和他们一起工作。”然而,由于太阳公司计算机架构与图形架构发生变化,使得他们开发项目失去了吸引力,加之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决定离开太阳公司开始创业,但黄仁勋选择留下继续他的职业生涯,对他而言,那是一个很好的决定,对他而言,那是一个很满意的地方,不需要去追求更多或不同的东西,即便是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知道个人电脑正处于起步阶段,只要能做出可以玩游戏、承载3D图形功能的大型晶体管,就能实现差异化。

1993年2月17日,是黄仁勋创业当天,也是他的第一个生日。当时,他迅速组建团队,在购物中心租了一间小办公室,并雇佣约20名员工。他相信,与其他许多人不同的是,大众需求将逐渐转向个人电脑,而且随着价格降低以及操作简化,它们将变得更加普及。用户会用电脑来干什么?或者说,用得最频繁的是什么?答案是打游戏。而游戏体验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觉呈现效果,以及依赖GPU对3D图形处理能力。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推断,如果能做出能够玩游戏且承载3D图形功能的大型晶体管,那么这些晶体管就有极高吸引力,因为《毁灭战士》(DOOM)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同时还提供了两种额外优点:用户依赖度高以及停留时间长,因此只要掌握这一技术,就可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此举也符合“0亿美元市场”理论,即在尚未得到验证但潜力巨大的市场中进行有计划投资布局,这也是英伟达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当时PC上的2D图形市场已经非常拥挤,所以专注于3D图形领域以实现差异化显然是一条困难但人少的人路线。如果相信那时候认为即将改变计算机行业的地球三维空间渲染技术,那有什么理由不迈出这一步?

首代产品NV1虽然超出了99%被退货,但是幸运的是,没有因为失败而彻底崩溃,而是在经历一次教训之后,又一次尝试。这次尝试带来了第二款产品RIVA 128,它比NV1更加成功,更接近实际需求,为英国迪雅多媒体(Diamond Multimedia)带来了销售收入,从而帮助 英伟达稳住阵脚。但真正的一炮惊雷,却是在2008年推出的GTX 280,该产品以其强大的性能赢得了广泛认可,并确立了NVIDIA作为GPU领导者的地位至今为止,它一直坚守自己的核心理念:通过不断创新来提高性能,同时减少功耗,以应对不断增长的人类需求和数据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