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内部结构图启示黄仁勋逆袭创业两次危机重生

在AI的浪潮中,英伟达成就了数十亿美元的市值,是由黄仁勋和他的团队共同创造的辉煌。他们从一个小组工程师开始,一路经历起伏,最终成为芯片行业的领军者。然而,这一切并非一帆风顺。在1993年,黄仁勋与柯蒂斯·普里姆和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合作,开发了一款图形处理器GPU,但由于市场需求不足,他们决定离开太阳公司。

黄仁勋被邀请加入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的新公司,但他选择留下,因为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而当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再次提出了创业计划时,黄仁勋犹豫不决。他最终同意出来聊聊,并在丹尼餐厅与他们讨论四小时,最终决定专注于个人电脑市场中的游戏领域。

他们推断个人电脑将会大规模普及,而游戏将是用户最常用的应用程序。因此,他们专注于开发能运行3D图形游戏的芯片。这是一个“0亿美元市场”,即一个尚未得到验证但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尽管这个概念被许多人认为是疯狂,但黄仁勋坚信这是一条成功之路。

1995年,他们推出第一款产品NV1,它集成了多种功能。但这款产品遭到了失败,没有能够产生预期中的销售额。这让英伟达濒临破产。但黄仁勋和他的团队从这次失败中学习了宝贵经验,并继续前行。

在给自己的事业寻找投资者的过程中,他遇到威尔弗雷德·科里根,以及红杉资本创始人唐·瓦伦丁。瓦伦丁看到了英伟达的潜力,并投入资金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后来,英伟达又一次面临危机,但这一切都只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转折点之一。在VALENCE(Valence Ventures)的支持下,华硕(ASUS)获得了100万美元投资,与此同时,也标志着英伟达估值达到600万美元。

今天回望过去,那些艰难岁月不过是通向辉煌的一步。当我们谈论AI时代最火的人物时,我们不能忽视那些默默无闻、勇敢追求梦想的人们,如黄仁勋及其团队,他们用智慧和毅力书写了历史。而对于那些想要打破局限、创新者而言,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即使周围所有人的反馈都是否定的,只要你坚信自己的梦想,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实现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