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宁成缺
来源|博望财经
2022年,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潮越演越烈,连白电巨头们也扛不住了。近期,美的集团裁员力度加大,波及各大事业群,整体裁员比例在20%上下。美的集团回应称,“鉴于对内外部环境的判断,公司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暂缓非经营性投资。”其股价也受影响,一度跌幅28.37%。
与此同时,不仅是美的,还有格力和海尔智家也面临着困难。格力电器年内跌10%;海尔智家年内跌超14%。行业巨头尚且如此,对中腰部玩家的境况更是不容乐观。
那么,在市场大环境持续萎缩的情况下,家电企业该如何自救?一部分用户提到“美的裁员50%,有的事业部全部裁掉”,引起广泛关注。但美的回应称,这一比例并不准确,并表示将优化非核心业务,同时保留核心家电业务。
尽管如此,这并不是首次发生。此前,有消息指出由于转型多年,但美的是仍然依赖于制造业务为主导,而母婴、宠物等非核心业务则被认为是可以优化或剥离的一部分。在2021年的财报数据显示,即使转型多年,但2019-2021年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均低于历史水平。
相比之下,有人认为格力的情况可能更加严峻。不仅不会进行全面裁员,而且其业绩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而从披露数据来看,其在职员工总数呈逐年递减趋势。这表明即便没有公开宣布,也可能正在悄悄进行减负措施。
然而,从战略布局上来看,无论是美还是格,都犯了同样的错误——盲目扩张业务线导致成本增加和效率降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必须采取行动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以便在未来几年的困难时期保持竞争力。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一系列涨价直接导致制造业成本被推高,使得毛利率出现持续下滑。此外,由于白电普及度很高,以及市场增量空间有限,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些分析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如高端化、出海、To B转型以及智能化升级等。这意味着家电企业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比如通过提供更高附加值产品、高质量服务,或是在海外市场寻找新的机遇,以及通过B2B模式拓展市场份额等方式,以确保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