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创投观察系列的第75篇
分享人:36氪资深分析师石亚琼
自动化的趋势已势不可挡,随着可移动的机器人(包括智能化的车)逐渐走入社会,“过路费”的问题可能会浮出水面。
当前社会的“路”及“路权”其实是为人设计的,并未考虑过机器。因此,未来机器人创业公司很可能在商业上面临“过路费”的问题。这里的“过路费”涉及到两方面,一类是此前人类无需缴纳但是机器可能需要缴纳的“过路费”,另一类是可能与人类一样需要同时缴纳的过路费。这两类过路费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器人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
第一类“过路费”的一个典型场景是楼宇。楼宇场景里可能涉及到多个环节,比如非自有物业的写字楼里,机器人要从户外进入写字楼并上楼,机器人的公司可能要与写字楼的物权拥有者、物业沟通,并要获得电梯厂商的改造许可,这意味着其中三方都有可能向机器人公司收取过路费。今天美团即将发布无人配送机器人的平台及合作,室内配送机器人就是一个可能会被收取“过路费”的典型场景。36氪此前曾接触过一家世界知名电梯厂商,他们也表示一定会收取费用,但是费用的多少和具体的利益分成还在研究中。
第二类“过路费”的一个典型场景是高速路。无人商用车的一个卖点是降低司机的成本,但商用车实际运营中,过路费占很大部分。这就会影响商用无人车落地场景的选择,如到底是选择干线物流还是支线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