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时代,英伟达成就了万亿美元市值的商业帝国。从华尔街到全球股民,都对英伟达保持着高度关注。对于芯片行业而言,英伟达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它的A100芯片在算力竞赛中如同黄金一般令人垂涎。
2024年11月,英伟达市值突破3.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司,并终结了苹果长达12年的全球市值第一纪录。标普道琼斯指数发布公告,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芯片业成分股从Intel换成了NVIDIA。
成立30年后,我们回顾一下NVIDIA是如何实现这一壮举的?
婉拒创业机会,我差点错过千亿身家
80年代初,当全世界除了IBM以外很少有公司能够独立进行芯片设计时,我任职于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与工程师柯蒂斯.普里姆和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合作,为太阳公司设计半定制化芯片。在这段时间内,我们遇到了许多挑战,但也培养出了深厚的情谊。
90年代,在大多数公司仍专注于开发CPU的时期,我们被要求开发更有挑战性的产品,即图形处理器GPU。在那个充满未知的人生探索阶段,我们结合彼此优势,最终完成了这项工作,也奠定了我们之间更深厚信任关系。
我曾经说:“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是我所认识的最优秀工程师之一,我享受和他们一起工作。”
然而,当我们的项目不再受到青睐时,他们决定离开太阳公司开始创业。我虽然被邀请加入,但我选择留下来继续我的职业生涯,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当下感到非常满意。如果选择去创业的话,我甚至连要干什么都还没想明白。
1993年,一款名为《毁灭战士》(DOOM)的游戏正式发售,这款游戏引发了空前的轰动,被评为年度最佳游戏。这不仅让我们坚信选定的方向正确,而且用户依赖度高以及用户停留时间长,使得玩这个游戏成为赢家通吃的一种方式。当时个人电脑图形处理能力、多媒体处理能力几乎不存在,而一个能玩游戏、能承载3D图形的小工具却足以解决这些问题。
NV1失败教训,让团队学会了很多。
NV1“破发”,让团队学到了一个重要教训——市场需要的是简单易用且价格合理的小工具,而不是功能繁复但昂贵的大型瑞士军刀。NV1虽然是一款技术上出色的产品,但它无法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没有人会像买圣诞礼物那样买一把瑞士军刀。而且进入市场过早往往比迟到要糟糕得多,就像站在海浪边等待那波浪来临,如果浪水不断推挵而你却站立不动,最终只能在大海中冻死。
为了让企业平稳运行,同时寻找投资者的同时,我也去了我的前老板LSI Logic创始人兼CEO威尔弗雷德·科里根那里。他通过他的联系帮我见到了红杉资本创始人唐·瓦伦丁。瓦伦丁是一个传奇投资者,他投入苹果、甲骨文、思科和雅虎等巨头企业。我向他展示我的计划,他听后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赔了我的钱,我就杀了你。”然后他与另一家机构Sutter Hill Ventures各投入100万美元给予支持,此时英伟达估值达到6000万美元。这就是成功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