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黄仁勋,在AI时代的浪潮中,英伟达不仅是火星,还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恒星。资本市场对英伟达的关注如同全球股民对其热爱一般无处不在;芯片行业,则将英伟达奉为无可争议的领军者,无论是华尔街还是世界各地,都在追逐这一巨人脚下的踪迹。
对于AI而言,算力竞赛中的那一刻,一颗A100芯片仿佛比黄金更为诱人。在2024年11月,当英伟达市值突破3.6万亿美元之时,它成为了全球市值排行榜上的新王者,不仅终结了苹果长达12年的统治,更令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更新了其芯片业成分股,将英特尔换成了英伟达。
三十年光阴,如何让一个创业梦想变身为价值万亿美元的大帝国?这是一个故事,也是关于坚持与勇气、创新与智慧之间交织的一段历史。
上世纪80年代,当全球范围内除了IBM以外很少有公司能独立进行芯片设计时,我作为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的工程师之一,与柯蒂斯.普里姆和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合作,为公司设计半定制化芯片。这个过程让我结识了后来的老朋友黄仁勋,我们一起经历了从图形处理器GPU到个人电脑市场的转型。
90年代,大多数公司仍专注于开发CPU,而我们被要求开发更具挑战性的产品,即图形处理器GPU。在那个没有人知晓我们的项目存在感的时候,我们结合彼此优势,最终完成了这项工作,并深化了彼此间的情谊。我曾说:“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是我所认识的最优秀的工程师之一,我享受和他们一起工作。”
然而,当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的小组不得不面对现实——太阳公司计算机架构和图形架构发生变动,使得我们的项目失去了前景。就在这时,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决定离开,但他们向我发出邀请,让我加入他们创业。我选择继续留在原岗位,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非常满意的事情,对于当下的生活感到非常幸福。而且,如果选择去创业的话,那么我们三个甚至连要干什么都还没想明白呢。
尽管如此,他们极力邀请我的决心终于让我踏出了那一步。我同意出去聊聊天,这次聊天地点选在丹尼餐厅,那个地方曾经是我职业生涯开始的地方,是洗碗工也是服务员。那四小时漫长而充实的谈话,最终锁定目标:个人电脑市场。这是一个重要时代机遇,我们推断个人电脑价格会降低操作难度也会下降,从而实现普及化,每个人手一台电脑的人类社会即将来临。用户们需要用这些电脑做什么?答案就是游戏。而游戏体验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觉呈现效果,这主要依靠GPU对3D图形处理能力。
为什么要赌注3D图形芯片呢?因为强大的吸引力。当《毁灭战士》(DOOM)发布时,它引发了一场轰动,被评为年度最佳游戏,而试玩服务器几乎宕机。两年内,有超过1500万人玩过这款游戏,在90年代,这是个天文数字,这也让我们更加笃信我们的选择,同时用户依赖度高以及停留时间长使得拿下游戏市场就能赢家通吃。当时个人电脑基本只有一些功能,没有声音、麦克风、扬声器、视频及图形,只能看作文本终端。但只要做出能玩游戏、承载3D图形的芯片,上述所有功能都可以运行得到。这符合“0亿美元市场”的理论——即在尚未得到验证但潜力巨大的市场中进行有计划投资与布局,这是英伟达成功关键因素之一。
1995年,我带着团队推出了第一款产品NV1,它集成了许多先进功能,但却遭到了失败。那一年2月17日是我生日,也是我创业第一天。我迅速建立起团队,在购物中心租了一间小办公室,雇佣20名员工经过两年的努力才推出NV1。但结果令人沮丧,其24.9万颗被退回去,只剩25颗留下。这差点让我们破产教训重重:
首先,由于是支持很多功能,但没有能够运行它上面的应用程序;其次,是因为市场需要的是一款简单易用的3D图形芯片,而不是像NV1这样堆砌各种花哨功能又贵钱多的事物。
NV1失败,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
“这是技术上的巨大成就,但却是一款糟糕产品。” 我说,“它无法跟其他产品比较,不如这个,不如那个,所以很难买到这样的产品。”
史蒂文斯先生则表示:“我学到的第一个教训是,我们可能进入了3D领域太早。对于大部分风险投资支持的大多数技术企业来说,他们失败的一个原因往往是在它们进入市场之前,而不是之后。不过,就像站在太平洋冲浪板上等待那股大浪,如果浪迟迟不来,你就无法抵达岸边,最终就会冻死在茫茫海洋中。”
为了维持业务运营,同时寻求事业发展,我前往拜访我的前老板威尔弗雷德·科里根。他立即想到他的仙童半导体老同事唐·瓦伦丁。
他当着我的面拨打电话说:“嘿唐,你给我送个孩子过来,他是我最好的员工之一。我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但是给他钱。”
瓦伦丁先生,他是一位硅谷传奇投资者,以投票苹果、甲骨文、思科和雅虎等著称。他独有的投资理念高度契合我们的初衷:专注于解决具体问题并占据大型市场。他现在看起来似乎一直知道自己的方向。
回到过去,当我面对那些人的提案,说话都不利索,却幸运地瓦伦丁先生已经收到了指示,要一定要给我投资。
瓦伦丁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亏损我的钱,我就杀掉你。”
接下来就是瓦伦丁与另一家机构Sutter Hill Ventures分别投入100万美元给予黄仁勋,此时英国估值达到600万美元。此后的故事便演绎出 英伟达如何从一次又一次险境中走出来,最终成为今天这个科技帝国的地步。一路走来,有多少汗水浸润其中,又有多少汗水凝固成石?
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件不可预见的事情发生了。在1997年8月31日,一位名叫乔治·米切尔的人以每股10.50美金购买整个英国—出售给微软集团—事件结束后,他宣布退出董事会。此外,该交易涉及约40% 的股票销售,因此该事件导致股票价格急剧飙升至最高价水平—目前约30美金—并且自2000以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