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的创业故事:两次都差点倒闭,最后成功掌握各种芯片型号大全,重振旗鼓
在AI时代最火的不是AI,而是英伟达。对资本市场而言,从华尔街到全球股民,都保持着对英伟达的高度关注。对芯片行业而言,英伟达是无可置疑的业内标杆,老对手被甩到车尾灯都看不见。对AI而言,在算力竞赛的阶段,一颗A100芯片比黄金都令人垂涎。
2024年11月,英伟达市值突破3.6万亿美元,登顶全球市值排行榜,终结了苹果长达12年全球市值第一的纪录。标普道琼斯指数发布公告,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芯片业成分股从英特尔换成了英伟达。
成立30年,英伟达如何成就万亿美元市值的商业帝国?
婉拒创业,我差点错过千亿身家
上世纪8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只有IBM以外很少有公司能够独立进行芯片设计。当时我任职于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与柯蒂斯.普里姆和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合作,我们负责为公司设计半定制化芯片。这项工作与半导体供应商LSI Logic进行合作,而对方所委派进行协助的工程师正是我,我和他们在此正式结缘。
90年代,在大多数公司仍专注于开发CPU的时候,我们被要求开发更有挑战性的产品,即图形处理器GPU。在无人区探路的人们结合彼此优势,最终完成了这项工作,也奠定了相互间更深厚信任关系。我称:“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他们是我所认识最优秀工程师之一,我享受和他们一起工作。”
计划赶不上变化。当时太阳公司计算机架构和图形架构发生许多变动,我们项目不再受到青睐,但我并没有选择加入他们开始创业。我觉得自己有一份很不错工作,对当下感到非常满意。
后来,他们向我发出邀请,但得到我的回复却是“祝你们成功吧”。尽管如此,他们极力邀请,最终还是让我同意出去聊聊。我把聊天地点定在职业生涯起点丹尼餐厅,他曾做洗碗工和服务员。在那儿,我们聊了四个小时直到脑海中没有新的灵感蹦出来。
最终,我们将目标锁定个人电脑市场。1993年个人电脑刚刚开始,我们意识到这将是一个重要时代机遇。我们推断逻辑是个人电脑价格会降低操作难度也会下降,这意味着个人电脑将实现普及化,让人人手一台电脑成为可能。
所以用户会拿着电脑去干什么?答案是打游戏。而游戏体验好坏程度上取决于视觉呈现效果,这主要依靠GPU对3D图形处理。在游戏没出现之前,大多数PC上的功能、多媒体处理能力几乎不存在,没有声音、麦克风、扬声器、视频及图形基本就是文本终端。但只要做出能玩游戏能承载3D图形的芯片,上述所有功能基本可以运行得了。
NV1失败教训
我们的首代产品超99%被退货险些“夭折”。1995年NV1正式出炉,是集3D图形处理、视频处理音频波形表处理IO端口加速功能及UDA编程模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但市场反馈惨淡,大量开不了单让帝盟多媒体感到恐慌,他们把收到的25万颗芯片中的24.9万颗都退回去了。这让我们几近破产。
NV1失败原因主要两个:支持很多功能但没有应用程序;市场需要的是只一个3D图形chip,不需要堆砌花里胡哨功能还卖贵。不过NV1教训丰富,“这是技术成就但糟糕产品”,它无法跟其他产品比较,有地方强的地方弱,就不能买这样的产品,所以没人愿意买作为圣诞礼物的一把瑞士军刀。”史蒂文斯说:“我学到的一个教训,是进入技术领域可能太早了。”
为了平稳运营三人同时寻找投资者。我去拜访前老板威尔弗雷德·科里根。他面临求助之际想到了仙童半导体总裁兼CEO红杉资本创始人的唐·瓦伦丁。
瓦伦丁投资理念极具个性,他投资专注一个大市场解决具体难题企业,现在看来,与这个理念高度契合。
回到当时,我在科里的引荐下去拜访瓦伦丁。
他说了一句话:“如果你赔了我的钱,我就杀你。”
后来的故事就是他与另一机构Sutter Hill Ventures各投100万美元给我的时候,当时估值6000万美元。
世事如棋,每一步都是紧要关头,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