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费率虽然能暂时吸引投资者,但并非长远之策。真正重要的是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若无法满足预期,即便是最优惠的费率也难以留住客户。
近期,农银理财、民生理财和华夏理财等机构连续下调了业绩比较基准,这些调整范围从5个基点到100个基点不等。为了防止因收益下降而导致客户流失,这些公司在调低业绩比较基准的同时,还推出了减少管理费用的措施,有些甚至将费率设置为0。
当前市场面临的是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的问题。对于这些金融机构来说,在利率不断下行、降息预期仍然存在以及“资产荒”的环境中,传统理财产品很难再保持高收益。这使得如何吸引并保留更多投资者成为一个挑战。
通过提供优惠的费用作为营销手段,无疑可以暂时地增加新客源。不过,如果这种价格竞争变成一场“价格战”,会严重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并对整个行业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降低费用只能缓解问题,却不是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因为投资者的选择依旧是产品所能带来的实际收益,而非仅仅看待其成本。
那么,要想让客户持有更长时间并且持续进行投资,就必须捕捉市场动态,加强产品性能。一家金融机构应当深入研究市场走向和政策变化,以此来指导其投融资决策。此外,还需要密切关注各类基础资产的表现及其风险特征,以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从而通过科学配置实现既安全又高效的情况。
除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回报外,金融机构还应着重于提升客户体验与服务质量。在保持良好沟通与互动后,更好地了解他们需求及期待,并据此调整或完善现有策略。此举不仅能够维护现有顾客,也有助于吸引潜在用户加入其中。
随着科技日益进步以及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机构同样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及增长途径,比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更具创意性和优势的人才培养计划;借助互联网移动应用平台扩大销售范围与服务网络覆盖面积。
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求高额回报的时候,不应该忽视合规要求及风险防范,同时要确保保护每位投资者的权益。只有自己实力强盛才能赢得信任和市场认可——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心智游戏,而坚守原则则是赢得这一战斗的一条至关重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