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巨擘黄仁勋逆袭传奇 从两次倒闭边缘到创造全球十大汽车芯片的奇迹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英伟达并非AI本身,而是其背后的芯片技术所带来的革命。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英伟达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从华尔街到全球股民,都对这家公司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对于芯片行业而言,英伟达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标杆,它不仅超越了传统巨头,还影响了整个技术发展的节奏。

2024年11月,英伟达市值突破3.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排行榜上的一枝独秀,这一成就打破了苹果长达12年的纪录。标准普尔道琼斯指数宣布,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的芯片业成分股从Intel换成了NVIDIA。这一决定标志着NVIDIA在金融市场上的地位更加巩固。

成立30年之久,NVIDIA如何成为一个价值万亿美元的商业帝国?答案隐藏于创始人的故事与坚持不懈的心态中。在80年代末,当全世界除了IBM以外几乎没有独立进行芯片设计的大型企业时,一群工程师提出了挑战,他们是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的柯蒂斯·普里姆、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以及后来成为他们合作伙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黄仁勋。

90年代,当大多数公司仍专注于CPU开发时,这三位前辈被任务指派开发更具挑战性的产品——图形处理器GPU。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结合彼此优势,最终完成了这项艰难但充满希望的工作,也奠定了彼此间深厚信任关系。

黄仁勋曾经这样回忆:“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我享受和他们一起工作。”然而,在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下,由于太阳公司计算机架构和图形架构发生变动,该项目失去了重要性。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决定离开,而黄仁勋选择留下来,他觉得自己有很好的工作,不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最终,在两位老伙伴极力邀请下,黄仁勋同意出来聊聊。他把谈话地点定在他职业生涯起点的地方——丹尼餐厅,那里的咖啡可以无限续杯,他们聊到了四个小时才停止。最终,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个人电脑市场上,因为他们预见到个人电脑价格将降低操作难度也会减少,并且将实现普及化,使每个人都能拥有电脑。而游戏玩家的需求则为GPU提供了一种新的应用场景,即3D图形处理能力。

1993年,《毁灭战士》(DOOM)游戏发售,让这一策略变得明智,因为它吸引了超过1500万名玩家,并且用户依赖度高且停留时间长。当时个人电脑还无法承载复杂功能,只要能够玩游戏即可,因此NV1成功地填补了这一空白。但尽管如此,该产品仍然以99%被退货告终,对英伟达来说几乎是一次“夭折”。

NV1失败让团队学到了很多 lessons,其中包括市场并不需要那么复杂功能,更喜欢简单易用、高效性能的产品。此后,与风险投资者唐·瓦伦丁合作,再次获得投资,为未来铺平道路。这一次,与红杉资本和Sutter Hill Ventures合作共筹集100万美元资金,以600万美元估值启动新篇章。

如今,我们看待那个时代,那些似乎过於乐观甚至天真的人们,却又卓识远见、勇敢创新。他们凭借对未来的预见,用技术与梦想塑造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地球村庄。而当你提起AI时代,最火热的是不是AI,而是那些推动科技进步、改写人类历史的小小英雄们,如同那时期的人物一样,是真正让世界舞动起来的人们。在这个不断进化、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每一次尝试,每一次跌倒,都可能开启新的篇章,就像那时候一样,只因为有一颗勇敢追求梦想的心,不畏惧困境,只愿意继续前行。而这样的精神正是塑造了一代又一代先驱者的灵魂,也是在无数个夜晚燃烧着希望与梦想的小小灯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