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的时代里,人们对英伟达的关注程度远超对AI本身。它不仅是芯片行业的领军者,对于资本市场和全球股民而言,它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在算力竞赛中,英伟达A100芯片就像黄金一样令人垂涎。
2024年11月,英伟达市值突破了3.6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让它成为全球市值排行榜的新王者,并打破了苹果12年的统治地位。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发布公告,将其芯片业成分股从Intel换成了NVIDIA。
成立30年后,英伟达如何实现了价值万亿美元的地位?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创业者的坚持和智慧,以及对技术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
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全球范围内只有少数公司能够独立进行芯片设计。黄仁勋作为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的工程师之一,在半导体供应商LSI Logic协助下,与柯蒂斯·普里姆和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合作完成了一项半定制化芯片设计工作。这段经历为他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90年代,大多数公司仍专注于开发CPU时期,普里姆、马拉科夫斯基和黄仁勋被要求开发更有挑战性的产品——图形处理器GPU。在无人区探路的他们,最终完成了这项工作,也加深了彼此间信任关系。黄仁勋评价说:“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他们是我所认识的最优秀的工程师之一,我享受和他们一起工作。”
然而,由于太阳公司计算机架构与图形架构发生变动,他们开发项目失去了吸引力。普里姆、马拉科夫斯基决定离开,而向黄仁勋发出创业邀请,但得到的是“祝你们成功”的回复。黄仁勋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份很好的工作,而且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当下感到满意。他没有选择加入创业,而是继续留在太阳公司。
随后,一次偶然相遇再次将三人聚集在一起,他们讨论并确定目标锁定个人电脑市场。这是一个重要时代机遇,因为个人电脑价格降低且操作难度下降,使得个人电脑将实现普及化。而用户最可能使用电脑做什么?答案是游戏。而游戏体验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觉呈现效果,这正是GPU负责的地方。
1993年,《毁灭战士》发售,为游戏界带来了空前的轰动,同时也激励黄仁勋选择这一领域。当时个人电脑图形处理能力几乎不存在,只要能玩游戏、承载3D图形,就可以运行所有功能基本都可以运行得了。这符合“0亿美元市场”理论,即在尚未得到验证但潜力巨大的市场中进行有计划投资与布局,这也是英伟达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然而,第一代产品NV1遭遇99%退货率危机,使得英伟达险些夭折。此前团队相信自己的瑞士军刀型产品会获得认可,但实际上没有足够应用程序支持,并且市场只需要一个简单易用的3D图形芯片,不需要额外功能。但NV1失败也让团队学到了许多,比如进入早期市场可能过早,而不是过晚的问题,以及如何找到合适投资者以支持企业生存下去。
瓦伦丁投资理念极具个性,他偏爱专注一个大市场并解决具体难题的事业,现在看来英伟达恰好契合这种理念。当瓦伦丁听完黃仁勳提案后的回答简洁而直接:“如果你赔了我的钱,我就杀了你。” 后续故事就是瓦倫丁與另一家机构Sutter Hill Ventures各投入100萬美元给黃仁勳,此時 英偉達估值6000萬美元,這便是後來創業高峰的一個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