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亲述创业故事两次芯片创新差点被世界抛弃

黄仁勋的创业故事:两次芯片创新差点被世界抛弃

在AI时代,英伟达并非最火的,而是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其市值突破3.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榜首,结束了苹果12年霸主的地位。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将英特尔换成英伟达。

30年间,如何打造价值万亿美元帝国?黄仁勋曾拒绝创业,他差点错过千亿身家。

8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只有IBM独立设计芯片。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的工程师柯蒂斯.普里姆和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受命设计半定制化芯片,与LSI Logic合作,并邀请黄仁勋协助。这是他们结缘之始。

90年代,他们开发更有挑战性的产品——GPU。在无人区探路的三人,最终完成工作,也加深了彼此信任关系。黄仁勋称:“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

然而,由于太阳公司架构变动,他们开发项目不再受到青睐,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决定离开开始创业,但得到黄仁勋“祝你们成功”的回复。他觉得自己很满意当前工作,对未来还没有清晰想法。

最后,一场聊天定在丹尼餐厅举行,这是他职业生涯起点的地方。在那里,他们确定目标锁定个人电脑市场,因为它将实现普及化,并且用户会使用电脑进行游戏,这需要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

1993年,《毁灭战士》(DOOM)发售,让他们更加笃信选择游戏行业。当时个人电脑缺乏图形处理能力、多媒体处理能力,因此只要能玩游戏、承载3D图形,就可以运行所有功能。

NV1失败让团队学到很多,但也险些导致英伟达倒闭。这次失败让他们明白,要进入市场就要了解市场需求,不仅仅是一款3D图形芯片,还要考虑价格和便捷性。随后,他们找到了红杉资本的唐·瓦伦丁投资,以至于瓦伦丁甚至威胁如果亏损,将杀掉 黄仁勋。但这次投资改变了一切,为英伟达带来了新的机遇。

猜你喜欢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