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亲述创业故事两次都差点倒闭芯片利好最新消息让他重燃信心

在AI的浪潮中,英伟达成为了焦点,而不是AI本身。资本市场从华尔街到全球股民,都对英伟达保持着高度关注。这对于芯片行业而言,英伟达无疑是顶尖的标杆,竞争对手被抛在了后面。对于AI领域来说,在算力竞赛中,一颗A100芯片就像黄金一样令人垂涎。

2024年11月,英伟达市值突破3.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排行榜的新一位冠军,这结束了苹果长达12年的统治。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发布公告,将其成分股中的芯片业由英特尔更换为英伟达。

成立30年后,英伟达如何创造出一个价值万亿美元的商业帝国?黄仁勋差点错过千亿身家的一次创业机会。

80年代初,当全球范围内除了IBM之外很少有公司能够独立进行芯片设计时,黄仁勋作为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的工程师,与柯蒂斯·普里姆和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合作,为公司设计半定制化芯片。此项目与LSI Logic合作,由黄仁勋负责协助工作,从此三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90年代,大多数公司仍专注于开发CPU时,他们被要求开发更有挑战性的产品——图形处理器GPU。在无人区探路的人们结合彼此优势,最终完成这项工作,也奠定了他们之间更深厚信任关系。黄仁勋回忆:“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我们都是最优秀的工程师之一,我享受和他们一起工作。”

然而,由于太阳公司计算机架构和图形架构发生变动,该项目不再受到青睐。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决定离开太阳公司开始创业,但邀请到了黄仁勋加入,却遭到他拒绝:“祝你们成功吧。” 黄仁勋觉得自己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对当下感到满意,并且还没有想清楚要干什么,如果选择去创业的话。

最终,在丹尼餐厅聊天四个小时后,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个人电脑市场上,因为他们预测个人电脑价格将降低、操作难度也将降低,从而实现普及化。而用户会拿着电脑干什么?答案是打游戏。而游戏体验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觉呈现效果,即GPU对3D图形处理能力。

1993年2月17日,是黄仁勋生日也是他创业第一天。他迅速组建团队,在购物中心租了一间小办公室雇佣20名员工。但两年的努力之后,其第一款产品NV1在1995年推出,却因缺乏应用程序支持以及功能过剩而导致几乎所有25万颗芯片都被退货给厂方,这让英伟达几近破产。

NV1失败教会他们许多东西。“这是一个技术上的巨大成就,但却是一个糟糕的产品”,黃仁勳说,“它无法与市场上的其他产品比较,没有人会购买这样一个瑞士军刀作为圣诞礼物。”

为了稳住局势,他们同时寻找投资者。一路走来,有前老板威尔弗雷德·科里根介入,以及红杉资本创始人唐·瓦伦丁提供了关键资金支持。在瓦伦丁看来,“如果你赔了我的钱,我就杀了你”,这句话背后的承诺帮助英国勇敢地迈出了重建之路,并迎来了未来的辉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