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之旅黄仁勋亲述创业逆袭两度重燃希望火焰

在AI的浪潮中,英伟达成就了数十亿美元的市值,是由黄仁勋亲手打造的商业帝国。然而,在创业之路上,他曾经差点错过千亿身家。在80年代末,黄仁勋与两位同事柯蒂斯.普里姆和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一起设计半定制化芯片,为太阳公司提供支持。他们合作期间,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决定离开太阳公司开始创业,但黄仁勋选择留下继续他的工作。

尽管如此,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再次邀请他加入,他们计划开发图形处理器GPU,这是当时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但黄仁勋选择了留在太阳公司,因为他觉得自己有很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并且对当前的工作感到满意。

后来,当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提出成立一家新的公司时,黄仁勋虽然被邀请,但最终决定不加入。他认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成为一名企业家,而且他们并没有明确目标,只是在尝试着做一些事情。

然而,一年后,当个人电脑市场开始兴起时,黄仁勋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他认识到游戏玩家的需求将驱动图形处理能力的发展,因此他决定投入到这项市场。尽管其他人认为这个市场价值为0,但黄仁勋坚信3D图形芯片将彻底改变计算机行业。

1995年,英伟达推出了其第一款产品NV1,这是一款集成了多种功能的“瑞士军刀”,但它失败了,因为它缺乏可以运行上的应用程序,并且价格昂贵。当25万颗芯片中的24.9万颗被退回时,看似英伟达即将破产。但这次失败让团队学习到了宝贵的一课:要符合市场需求,而不是堆砌功能并期望卖得昂贵。

为了筹集资金避免倒闭,三人寻求投资者,最终成功获得红杉资本创始人的唐·瓦伦丁以及另一家机构Sutter Hill Ventures各自投资100万美元。这笔资金使英伟达估值达到600万美元,也标志着该公司命运的一转折点。从此以后,没有人能否认AI时代最火的是英伟达,它已经成为全球技术界不可忽视的一个力量中心。而对于那些追逐梦想的人来说,无论面临何种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像黃仁勛一样,从一次差点倒闭变成了科技巨头。

猜你喜欢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