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时代,英伟达成为了最受关注的公司,而非AI本身。资本市场从华尔街到全球股民,都对英伟达保持高度关注。对于芯片行业而言,英伟达是无可争议的领军企业,老对手们被其远远甩在了车尾灯后面。而在算力竞赛中,一颗A100芯片就像黄金一样令人垂涎。
2024年11月,英伟达市值突破3.6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让它成为全球市值排行榜的新首位,并终结了苹果长达12年的全球市值第一纪录。标普道琼斯指数发布公告,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的芯片业成分股从Intel换成了NVIDIA。
成立30年以来,如何才能创造出一个价值万亿美元的商业帝国?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在上世纪80年代,当全球范围内除了IBM以外很少有公司能独立进行芯片设计时,任职于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的工程师柯蒂斯.普里姆和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接到了一个任务,那就是为公司设计半定制化芯片。这项工作与半导体供应商LSI Logic合作,而对方所委派进行协助的工程师正是黄仁勋,在此他们三人正式结缘。
90年代,在大多数公司仍专注于开发CPU的时期,他们被要求开发更有挑战性的产品,即图形处理器GPU。在无人区探路的他们结合彼此优势,最终完成了这项工作,也奠定了相互间更深厚信任关系。黄仁勋称:“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我享受和他们一起工作。”
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太阳公司计算机架构和图形架构发生许多变动,他们几人的项目不再受到青睐。但当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决定离开太阳开始创业时,他们向黄仁勋发出邀请,但只收到了“祝你们成功吧”的回复。黄仁勋觉得自己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对当前感到满意,不愿意加入他们的事业冒险。
然而,与两位老伙伴重逢后,他还是同意出去聊聊。此次会晤是在他职业生涯起点丹尼餐厅举行,因为他曾经在那里做过洗碗工和服务员。他把聊天地点选在这里,是因为那里的咖啡可以续杯直至灵感迸发四小时后才结束谈话。不过最终,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个人电脑市场上。
1993年个人电脑刚刚开始普及,这个时代被认为是一个重要机会。他们推断操作难度将降低价格将下降,使之实现普及化,从而每家都能拥有一台电脑的人手一台电脑时代来临。这也意味着用户需要用电脑干什么呢?答案是打游戏。而游戏体验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觉呈现效果,这主要依靠GPU对3D图形处理能力。
因此问题来了,为何要赌攻略给游戏玩家的3D图形芯片?强大的吸引力来自《毁灭战士》(DOOM)这款1993年发行的一款游戏,它引发了一场轰动,被评为年度最佳游戏,并提供试玩服务器几乎全宕机。这使得1500万人以上尝试过该游戏,在90年代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也让黄仁勋确信选择正确了,同时用户依赖度高以及停留时间长也是吸引点。当时个人电脑缺乏有效地图形处理能力、多媒体功能基本不存在,只是一台文本终端。但只要做出能够运行这些功能且支持3D图形处理能力的大型晶圆厂出的微处理器,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NV1失败原因包括:虽然NV1支持很多功能但没有应用程序;市场需要的是简单易用的便宜好用的单纯三维图形加速卡。不仅如此,还堆砌许多花哨功能却又贵价卖出,所以根本无法与其他产品比肩。这导致NV1失败,让团队学到很多关于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差距的问题,以及进入早期市场可能带来的风险性质。而且由于没有得到验证,“0”美元市场理论适用于这个情况,因为当问及1993PC上的3D图形市场规模,大多数咨询机构回答都是“0”。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许多晶圆厂,比如赛灵思阿尔特拉,此时PC上的2D已经非常拥挤为什么还需要英伟达参与?因此 黄仁勋等人选择专注于独特化,以实现差异化并走一条困难但较少人的道路。如果相信未来计算机行业彻底改变由以往标准,那有什么理由不敢迈出这一步?
首代产品超99%被退货,看似英伟達即将夭折
1995年初,加州圣克莱蒙特附近的一个购物中心租了一间小办公室,有约20名员工组成了新的团队。
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推出了第一款产品NV1。
这款产品充满先见之明集成了视频、音频波表、IO端口、加速函数以及UDA编程模型等多种功能。
董事会成员马克.史蒂文称:“我一直觉得,我们制造了一把瑞士军刀。”
但是销售结果惨淡,而且帝盟多媒体因为开不了单感到恐慌,把收到的25万颗芯片24.9万颗都退回去,使得英国近乎破产。
NV1失败原因主要有两点:虽然支持很多功能,但没有应用程序;二是只需简单易用的便宜好用而不是复杂高级别性能好的加速卡。
NV1“破发”,教训深刻:
“我学到的一个教训是,我们进入这个领域可能太早了。我想象一下,如果浪潮没来,我们就会站在海边冻死。”
为了让公司平稳运转,同时寻找投资者之一也是给事业找到资金来源的手段之一,
最后通过红杉资本创始人唐·瓦伦丁投资获得救命钱,
瓦伦丁说:“如果你损失我的钱,我会杀掉你。”
后面的故事就是瓦伦丁投入100万美金Sutter Hill Ventures也投入同样金额,此时英国估值6000 万美金,
总计3000 万美金后的风雨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