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亲述创业故事两次都差点倒闭逆袭成为全球十大半导体公司的巨擘

在AI的浪潮中,英伟达成为了焦点,而不是AI本身。资本市场从华尔街到全球股民,都对英伟达保持着高度关注。芯片行业中,英伟达是无可争议的领军企业,它的老对手早已被抛在了后面。对于AI而言,在算力竞赛中,一颗A100芯片就像黄金一样令人垂涎。

2024年11月,英伟达市值突破3.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排行榜的新一位冠军,这结束了苹果长达12年的统治。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发布公告,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的芯片业成分股从英特尔换成了英伟达。

成立30年来,英伟达是如何创造出价值万亿美元的商业帝国?

婉拒创业机会,让黄仁勋错过了一笔千亿身家的机遇

80年代初,当全球范围内除了IBM以外很少有公司能独立进行芯片设计时,有三个人——任职于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的工程师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和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以及他们合作伙伴LSI Logic委派的工程师黄仁勋,被赋予了一项重要任务:为太阳公司设计半定制化芯片。这项工作与半导体供应商LSI Logic紧密合作,其中黄仁勋作为关键成员,与两位前辈结下了不解之缘。

90年代,大多数公司仍专注于开发CPU时,他们被要求开发更具有挑战性的产品——图形处理器GPU。在这个无人区探路的人们结合彼此优势,最终完成了这项工作,也加深了彼此间信任关系。

黄仁勋回忆说:“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他俩是我所认识最优秀的工程师之一,我享受和他们一起工作。”

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太阳公司计算机架构和图形架构发生变动,他们开发项目失去了吸引力。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决定离开太阳公司开始创业,但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邀请黄仁勋加入。但得到的一句“祝你们成功吧”让两人意外地失望,因为他们曾经共事、共同冒险,现在却无法共襄盛举。

尽管如此,由于两人的极力邀请,黄仁勋终于同意出去聊聊。他将会话地点设定在他职业生涯起点丹尼餐厅,那里的咖啡可以续杯四小时,他们聊到了午夜才散去,没有新的灵感出现。

最终,他们确定目标放在个人电脑市场上。那时候个人电脑刚刚开始普及,对用户来说价格还比较高,而且操作复杂,但三人预见到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况将会改变,并且每个家庭都会拥有至少一台电脑。而游戏玩家会使用这些电脑来玩游戏,因此视觉呈现效果变得至关重要,这也意味着需要强大的GPU性能。

1993年,《毁灭战士》(DOOM)游戏问世,它迅速获得巨大成功,为玩家提供了一次全新的游戏体验。这款游戏证明了强大的吸引力,使得视频卡成为必备品,不仅因为它支持视频播放,还因为它能够处理图形渲染,从而使其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

NV1失败教训

1995年,以NV1命名的第一款产品正式发售,它集成了3D图形处理、视频处理、音频波形表处理等多种功能。但即便如此,该产品依然遭遇惨淡销量,其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缺乏运行该卡上的应用程序;其次,是市场只需求一个简单有效率但功能有限的3D图形卡,而不是带有众多额外功能但昂贵的大型设备。帝盟多媒体收到的25万颗NV1芯片中,只有24.9万颗被退回给生产厂家,使得英国差点倒闭。此事件虽痛苦,却教给团队宝贵经验:

这是一个技术上的重大成就,但却是一款糟糕产品。“NV1没法跟市场上的其他产品进行比较,在这个方面不如那个,在那个方面也不如这个,没有人会去商店买一把瑞士军刀作为圣诞礼物。”史蒂文斯总结说,“我学到的一个教训是,我们进入3D图形领域可能太早了。如果浪迟迟不来,就无法到岸边,最终在茫茫大海中冻死。”

为了稳住局势,同时寻找投资者支持的情景不断展开。在这过程中,他又一次拜访他的前老板威尔弗雷德·科里根,以及红杉资本创始人唐·瓦伦丁。瓦伦丁虽然看似严肃,但他愿意投资并相信这一理念,即专注于解决具体难题的问题解决方案。而这一理念正好契合英国发展方向,所以瓦伦丁以坚定的态度承诺要帮忙“杀掉”任何想损害英国利益的人。不过,就这样,一系列事件逐渐揭开了英国传奇故事的一角……

猜你喜欢